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凤鸣镇:打造乡村振兴“党建引擎”

来源:凤鸣镇 发布时间:2020-09-02 19:21:21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凤鸣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振兴,融合促进发展”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党建+”发展新模式,以“制度”“人才”“模式”三方力量抓牢抓实乡村振兴,打造“党建引领”强车头,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一)建“制度”,强“堡垒”,打造乡村发展“主阵地”。一是建立党建“包干”制度。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及驻村领导的重要考核依据,落实党委班子成员结对指导、协助村级工作。目前,已下沉10名领导干部帮助9个行政村(社区)开展工作。二是健全“双核心”考核体系。以经济发展与党建工作为考核“双核心”,年终依据各村产业发展情况及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比、考核,以此激发村级党组织干事热情及提高对党建工作的重视。三是坚持分级分村干部培训机制。充分发挥三会一课、坝坝讲坛、乡镇党校等平台优势,以社会资助、政府资金、村上筹集为学费来源,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活动,保证镇、村、社三级干部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40余次。四是鼓励村(社区)联动发展。积极推广村村联动、村社联动、村企联动、村校联动,实现产业融合、抱团发展,打造坚实经济产业链。如黄金湾村、新胜村、牌坊村已实现荔枝产业联动发展,总收入达到30余万元;凤凰村、金龙湖村、新洋村实现金钗石斛产业融合,年分红可达到数十万元。五是建立小组督查机制。组建村级督查小组,以之前问题台账为核查基础,不定期对各村经济、党建工作进行督查并进行通报。建立动态整改清单,要求各村按时按要求完成整改,对整改态度不正、散漫的干部进行严肃处理。

(二)聚“人才”,铸“队伍”,筑牢振兴发展“稳根基”。一是加大农村党员发展力度。依托优秀农民工回引工程,重点从退伍军人、产业能人、非公经济、返乡创业青年等选取发展对象,实现“优中选优”。去年,我镇发展农村党员10名,占到总发展党员数的63.1%。二是挖掘一批乡贤能人。建立动态乡贤人才库,拟出可用人才名单,通过一对一打电话方式询问人才意向,鼓励乡贤能人加入所在村人才队伍,协助本村产业发展。目前,共有24名乡贤加入工作队伍,其中8人被各村聘为“职业经理人”。三是释放人才政策红利。根据乡村振兴需要,加大村社干部培训力度,鼓励干部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出台人才干部回引措施,提高村社干部工作补贴,增加村、社级岗位吸引力。目前,已组织干部外出学习4次,实现1名事业人员到社区任职。四是用好帮扶力量。充分发挥帮扶部门优势,加大下沉干部力量,吸纳各方力量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支持。目前,新洋村、茅山村、金龙湖村、凤凰村在县法院、文广旅局等帮扶单位的协助下,将花椒、金钗石斛等产业做出了影响力,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成为各村与产业发展的联系纽带。五是定期开展先进典型表扬工作。从返乡创业人士、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等选树一批踏实肯干的优秀典型,总结提炼事迹材料,通过开办座谈会、表彰大会等方式宣扬干部精神,激发广大干部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干事荣誉感与获得感。

(三)创“模式”,明“思路”,绘出乡村振兴“美蓝图”。一是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思路,以“党组织+农户+合作社+公司”形式因地制宜推进改革,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如黄金湾村党委鼓励村民以荔枝种类、大小入股,惠及农户200余户,共分红11万余元。二是坚持实行“三带工程”。以“贫困党员带头脱贫、党员干部带领脱贫、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员带动脱贫”为中心,充分发挥“特聘村主任”“职业经理人”优势,帮带乡村产业发展。如茅山村党员费中贵投资养鸡产业,为贫困户提供23个就业岗位,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万余元。三是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统筹利用各村现有资金、资产,依据产业类型、规模发放资金补贴,通过创办实体经营,股份分红等方式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凤凰村、新洋村、黄金湾村、金龙湖村已获得资金审批。四是创新设立产业党支部。以夯实红色阵地基础为目的,以扩大党组织对产业发展影响力为前提,在各村设立产业党支部。截至目前,已在文理村设立粮食产业党支部,新胜村设立竹产业党支部及荔枝产业党支部,黄金湾村设立花椒产业党支部,凤凰村设立金钗石斛产业党支部。五是启动“结对”发展模式。以“一个农技员+一个党员+一个产业负责人”的“三个一”模式结对发展各村产业,农技员定期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党员定期为产业负责人宣讲福利政策,产业负责人定期向组织汇报生产情况,形成“工作有人做、困难有人帮”工作格局。目前,全镇8村均成功实行该模式。(凤鸣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凤鸣镇 打造 乡村振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温馨提示

请先点击”统一用户登录“进行用户认证登录,
如已完成请点击”已登录“
统一用户登录 已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