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监管“先滩模式”:小乡镇也有大智慧,低空安全有保障
青山绿水间,无人机盘旋,喷洒农药、巡查山林、测绘地形,在风景如画的先滩镇,无人机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空中新农具”与“智慧小帮手”。然而,“低空”翱翔也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如何让科技翅膀安全舞动?先滩镇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了一套覆盖全域、反应灵敏、多方联动的低空安全监管体系,为无人机在乡镇的规范应用保驾护航。
一、健全监管机制,筑牢制度防线
创新建立联动监管机制。镇政府联合派出所、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成立无人机安全监管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部署监管工作。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乡镇无人机作业管理细则,规范飞行申报流程、禁飞区域、处罚措施等,为监管工作提供明确依据。
二、强化申报管理,严控飞行源头
飞行前申报。要求无人机作业单位或个人提前3—5个工作日向镇派出所、应急管理办公室提交包含飞行时间、航线、高度、作业内容等信息的飞行计划,经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资质审核。严格核查操作人员无人机驾驶证、无人机实名登记信息,确保作业人员、设备合法合规。
三、划定禁飞区域,明确安全边界
重点区域禁飞。明确划定学校、医院、集市、加油站、通信基站、高压线路附近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敏感区域为禁飞区,严禁开展无人机作业。
动态调整区域。结合先滩镇举办大型活动或处于特殊时期(如汛期、森林防火期等),及时动态划定临时禁飞区或限飞区,并通过飞手监管微信群、公告栏、短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告知。
四、加强巡查执法,严惩违规行为
常态化巡查。“人防+技防”双管齐下,地面巡逻队与无人机“巡查官”协同作战,对无人机作业重点区域开展不定期检查,重点查处无证飞行、超区域飞行等违规行为。
严格执法处罚。对违规行为“零容忍”,形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警示一片”的高压态势;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形成有效震慑。
五、深化宣传教育,凝聚共治合力
开展专题培训。定期组织无人机操作人员开展安全培训,系统讲解飞行法规、操作规范及应急处置知识,切实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普及安全知识。通过乡村大喇叭、宣传海报、短视频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无人机安全知识。建立“随手拍”举报有奖制度,激发全民共治热情。
守护低空安全,是拥抱科技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建设平安乡镇的必然要求。先滩镇通过织密监管网、凝聚共治力,为无人机在广袤乡村的规范应用蹚出了一条新路。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与应用场景的拓展,先滩镇将持续优化监管服务,让科技之翼在安全的轨道上,更高效地赋能乡村振兴,翱翔出更美的风景!(先滩镇)
温馨提示
如已完成请点击”已登录“